自护学堂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自护学堂

巧用心理定势,主动适应生活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18-09-30 浏览:1506次

虽说心理定势有利也有弊,但只要我们用得巧用得妙,它就会发挥出你所估计不到的效用。

不信,我为你讲个故事。

1915年,在讨伐复辟帝制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护卫军因寡不敌众,部队建制被打散。时任连长的刘伯承带着只剩下数十人的连队,冒着绵绵的秋雨,踩着泥泞的道路,在敌人整整一个营兵力的穷追不舍下艰难地开往大足县。行进中,刘伯承突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到路旁小树林中休息。夜幕降临时,刘伯承下令部队,将草鞋“倒穿在脚上”,折回原路,继续前进,走上一小段路后,拐弯朝路旁的一座山上爬去。敌人循着脚印,在他们曾经休息过的小树林内搜索了一阵,毫无所获,在树林外,敌人仔细辨认刘伯承他们留下的足迹,见脚印朝着大足县方向,于是沿着大路往他们前进的方向追去。士兵们不约而同地将敬佩的眼光投向使他们化险为夷的刘伯承。

这着“倒穿草鞋”之计,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利用敌人的心理定势,造成敌人判断失误,使部队在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转危为安。这便是刘伯承超人的智谋。

下面还有一个改变对手心理定势的故事,同样很精彩。

曾担任过美国上议院议员的洛兹,一次应邀去波士顿发表关于国际联盟问题的演讲。此前他了解到,现场的多数听众并不赞同他的观点,而他又必须说服听众。他知道,如果采取正面进攻的方式,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将难以奏效,这只能使他同听众更加对立。怎么办呢?洛兹在演讲一开始就有意缩小了他和听众之间不同意见的范围,并把他

同听众的不同观点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而特意强调他和听众的共识。下面是他演讲的开头:

“各位先生、女士、我的同胞们,哈佛大学劳威尔校长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各位面前说几句话,这使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自然有许多的不同,但关于世界的安全、美国的命运,我们的目标是一致无异的。现在请允许我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说自己的看法。

“以前,我曾经用英语多次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可惜有些人对我产生了误解,特别是许多卓有见识的人士,因为对我没有真正的了解而引起了误会,他们甚至以为我是反对任何的国际联盟组织的。其实,恰恰相反,我多么渴望世界上一切自由的国家都能联合起来,组成我们的神圣的联盟,只要这个组织真正能够联合各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争取世界的和平,促成世界裁军的实现。”

这就是洛兹的聪明之处。可以想像,即使是心怀敌意的听众听了这段演讲的开头也会心平气和的。你不防设想一下,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开头,而是在演讲一开始就立刻去批评听众对国际联盟的错误见解,大谈国际联盟是怎样的不可靠……那将怎样?听众还能这样安静地坐在下面听他的演讲吗?

在口语交际中,听众的心理定势虽然是一种潜在的因素,但它常常会形成言语交际中的一种障碍。说话人只有及时了解谈话对手的某些特点及已经形成的某种心理定势,并有的放矢地设法改变那些影响谈话效果的心理障碍,才能缩小同谈话对手之间的距离,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使谈话获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