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孩子有了冲突,家长要不要干预?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2-03-03 浏览:925次

孩子有冲突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去干涉呢?一般情况应该是这样:如果两个小孩有冲突时,家长不在现场,他们自己能处理,这固然很好,家长不一定要干涉;如果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在现场,那就必须干涉,要立刻制止。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不干涉,对孩子是有不良影响的。

如果家长在现场,家长还不管的话,孩子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妈妈和爸爸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可是自己遇到这么大的冲突,有那么多的恐惧,爸爸妈妈却视而不见,不管不顾,这对孩子心理伤害太大了。孩子甚至会因此感到恐惧,不敢跟别人交往,或者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有障碍。所以,家长特别要注意,如果孩子有冲突时自己在现场的话,就要立刻干预。那么,如何干预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终止、冷冻。不要立刻纠是非,也不要立刻批评,因为你也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事不好把握。这时候就要立刻终止,把两个孩子分开,跟自己的孩子摸清楚情况,听孩子倾诉,跟孩子共情,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支持者,可以帮助他很好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如果对方的家长也在现场,那么对方孩子的工作由对方家长来做。最后,双方家长再沟通。如果发现有其他问题,比如说是习惯问题,表达问题,对别人的理解问题,此后再处理,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如果确实自己孩子有错,冲突过后要跟对方家长沟通,最好让孩子跟对方孩子道歉,引导双方握手言和。如果是对方小朋友的错误,跟孩子沟通好以后,要认真教导孩子以后面对这种事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千万不要带着孩子去要求对方孩子给自己道歉,即使对方不道歉,也不要苛责,否则极容易引发双方家长的冲突。孩子目睹了家长之间的冲突以后,内心会更加恐惧,这对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没有什么好处。

家长的职责就是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完全把这份职责交给孩子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危险的。常见这样的情况,家长教给孩子应对之法,以为孩子能处理好。实际上,孩子年龄还小,家长还是监护人,孩子没办法自己处理的事,必须由家长干预。但是干预的时候要注意技术和艺术,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干预的第一个原则
   立刻终止冲突,避免孩子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冲突的看法,要比冲突本身对孩子影响还大。很多小朋友发生了冲突,一会儿就忘了,他也没觉得有多严重,但孩子看到我们家长的表情,我们的肢体语言,我们跟对方的冲突,我们的辩论,这些会给孩子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甚至要比冲突本身留给他的印象还要深刻。所以家长要注意这个问题,有些问题不要执着于立刻解决。孩子有了错,即使当面训一顿,也不见得是个好办法,反而会伤害孩子。
干预的第二个原则

找到根源,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问题,要找原因,找到原因以后,要采取措施,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比如说,孩子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不能理解别人,不懂得观察别人,倾听别人,不知道对方的诉求,让对方产生了误解,因为误解发生了冲突(这在小朋友的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我们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别人,理解别人。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孩子的习惯会干扰到别人,那家长就要找到造成这种习惯的原因,要改掉他的坏习惯,帮他养成好习惯。好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先给他一个小的台阶,让他慢慢成长。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成长,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有自我效能感,有成就感,得到鼓励、收获成长。享受了这样做的好处,孩子会就有动力,愿意把这事做得更好,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就成长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逐渐学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学会正确的交友观,掌握跟人打交道的方法。

所以,孩子有冲突,家长要不要干预?答案是要得分情况,该干预的必须干预,如果孩子自己能处理,也可以适当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处理,但不能以不干预为借口,放任孩子的冲突。


知心话

孩子的路固然要自己走,但家长要做好引路人。

文章来源:全国少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