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孩子撒谎事小,找准背后的原因是关键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1-12-09 浏览:1318次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撒谎的习惯,并为此感到十分焦虑,“这么点大的孩子就撒谎,以后会不会骗人,品行不端?”其实,家长不必这样如临大敌。撒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撒谎,就会严厉地训斥、吓唬孩子,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找准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弄清原因,满足需求

 

据加拿大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2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这是因为6岁前的孩子,认知能力发展不足,还不能分清想象与现实,对时间、空间、数量、物权等概念都比较模糊,因此经常出现无意识的撒谎行为。

这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家长不必为此责难孩子。而孩子6岁之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思维方式日趋成熟,就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性的撒谎。

谎言,是孩子心声的另一种表达。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和需求,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大多数时候,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责罚。比如自己闯祸了,撒谎说是别人干的;考试没考好,谎报自己的分数。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家长平时对待孩子非常严格,尤其是孩子犯错、表现不好的时候,习惯简单粗暴地责罚孩子。当说实话需要付出代价,孩子自然会选择撒谎。因此,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在孩子犯错时,不要过于苛责孩子,重点放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做出弥补。让孩子明白,犯错没有那么可怕,他才会有诚实面对错误的勇气。

有时候,孩子撒谎,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得到夸奖。比如撒谎说今天被老师表扬了、家长买来的书都看完了。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是人之常情。家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只要认真努力做事,就是最棒的自己。

第三种情况,孩子撒谎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比如在同学面前说自己去过国外、爸爸开很好的车。这往往是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开始进入“物质敏感期”,对金钱、财富有初步的认识,以及渴望融入同伴之中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当在生活中慢慢向孩子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贫富、注重自我努力,培养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最后一种常见原因,是孩子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比如一向表现优秀的孩子,遇到了失败和挫折,选择用谎言去掩盖,希望自己一直是父母心中那个最好的孩子。家长需要用实际的态度和行为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不管你是普通还是优秀,爸爸妈妈都爱你。”让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

 

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撒谎时,许多家长认为应该直接挑明,让孩子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不妥当的。不管什么时候,将孩子置于一种窘迫、难堪的境地,都不是明智的做法。直接拆穿、逼着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不但不会让孩子停止撒谎,反而会产生以下两种坏结果;一是孩子“顽抗到底”,死不承认,拒绝反省;二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不利于孩子行为的改正。

如果家长选择委婉地提醒、暗示孩子,则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宽容、善意充满感激,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更愿意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不留情面地揭穿孩子的谎言,而是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他站在一起,用启发、提醒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反省和思考。这样,孩子更有改变的勇气和动力,也增强了对父母的信任。此外,家长切忌给孩子贴上“撒谎精”、“爱骗人”的标签,这会给孩子造成负面暗示,变得更爱撒谎。

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针对孩子撒谎,家长需要做的,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与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孩子愿意对父母说实话、说心里话。

如果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时,常常被打压、否定、责骂,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敢再对父母诚实、展现真实的自己。

孩子总撒谎,家长要反思平时的沟通方式是否恰当,亲子关系是否良好。多倾听、少评判,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样孩子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家长要做好诚实的榜样

 

想改变孩子撒谎的行为,家长要给孩子做好诚实的榜样。如果家长自己总当着孩子面撒谎,不仅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学会撒谎。此外,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重视自己的承诺,言而有信。

文章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