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如何应对考前焦虑症

作者:河源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发布时间:2020-06-16 浏览:1604次

“考前焦虑症”并不是医学上专属的特定疾病诊断名词,而是泛指因考试压力过大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症状;即将面临考试的考生,或是这些考生的父母,因为担心太多,导致心理与身体上的过度负担,进而在行为上或言语上表现出不安与浮躁的现象,结果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观察力衰退。

  “考前焦虑症”常出现的生理症状,包括失眠、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胃肠不适、便秘、腹泻、胸闷、心悸、尿频、睡后易醒、嗜睡、全身无力、习惯性情绪低落等。

  这些伴随考试而引发的生理、心理上的紧张症状,通常会在考试过后、压力舒解的情况下痊愈,并不需接受治疗;不过,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考生,就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否则恐怕会影响考试的临场表现,甚至演变成长期的忧郁倾向。

  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1、淡化考前目标意识

  目标是希望,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目标意识已经伴随学生和家长十二年了。到了高考前夕,这个目标意识必须淡化。如果过分强调,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高考前夕,家长和学生应尽量少提及目标,不要规定自己必须考多少分,必须考上什么大学。

  淡化目标意识,减轻思想压力,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将有利于考试时的正常发挥。

  2、进入适度紧张状态

  紧张未必就是坏事,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使大脑警醒水平提高、兴奋性增强,意识清晰度、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均有提高。在考试之前,适度紧张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能提高个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运动员比赛之前,心理适度紧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调动身体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出好的成绩。

  适度紧张还能使自己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和扩展。我们常常发现在紧张工作、学习时不生病,任务完成松弛下来之后却容易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3、缓解过度紧张情绪

  作为考生,一方面要树立信心,力争使自己在考前复习充分,在考场上发挥出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轻松走进考场。

  给家长的建议:

  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分数问题并且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要因为家有考生就使家庭氛围异常紧张,更不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自己当年未上大学等原因给孩子过高的期望以及施加无形的压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相信“各人头上一片天”,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说不定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幸福港湾,孩子撒气的时候,家长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要少责怪、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果孩子压力过大,应及时找专家或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更不要随意自行买药服用。